未来的油价会越来越贵吗知乎_未来的油价会越来越贵吗知乎

未来的油价会越来越贵吗知乎_未来的油价会越来越贵吗知乎

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

汽车性能主要是指汽车的机械素质,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硬指标,而不涉及品质感。

在以上前提下,探讨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性能差距,整体来看,的确差距不小,平均是两代车型的差距。当然,具体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1.6L以下和1.6L以上,小排量车型的性能差距要小得多,而排量越大的差距越大。

小排量车性能差距不大的原因在于,由于车型构造简单,而且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含量较低,基本上已经被自主品牌攻克了。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的精致度不高,运转效率不足,而底盘方面主要是调教经验还不够,很难做到舒适和操控性的一个很好平衡。

但是在大排量车型上就差距很大了。首先我认为是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差距,比如在2.0排量上,自主品牌的自然吸气几乎没有精致度可言,虽然指标已经上去了,可是运转时的噪音、扭力释放还是没有达到一个高水平。而在涡轮增压上更是差距大。另外就是在变速箱上,由于自主品牌在自动变速箱上的技术缺失,几乎没有竞争力。

看汽车的转弯直径。这个是用来衡量汽车转弯性能的,转弯直径与转向轮的极限转角成反比,转弯直径越小,转向轮的极限转角越大,转弯性能好的车能够更好地规避在急转弯时发生侧翻的风险,所以关于汽车的这项数据大家一定要多多留心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指标有: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加速性能等。这些指标的好坏,可以反映汽车平均行驶速度的高低,从而影响运输效率。

(1)最高车速是指车辆满载时,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如干燥、平坦、清洁的沥青或水泥路面)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它的测定是在微风甚至无风条件下,将车辆加速踏板踩到底,以尽可能的高速通过200m路段所测试的结果。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道路、气候条件和受车辆本身技术状况所限,最高车速是极难达到的。

(2)最大爬度在满载无拖挂,在干燥硬实路面的条件下,车辆节气门全开,以最低档所能通过的最大坡度。

(3)加速性能常以加速时间来评价。满载车辆由原地起步后,以最大加速强度变换至最高档,使车辆达到某一预定距离(如400米)或预定速度(一般为最高车速的80%)所需的时间,它表明车辆迅速达到高速行驶的能力。

只说日常用,不包括性能车玩家。

第一,看品牌国内保有量,不要太低就好。这一项是为了售后服务方便。

第二,看具体某车型的底盘研发平台,这个就直接搜相关新闻就可以了。这一项主要是看车辆可靠度。包括操控在内,但是家用车有什么操控,差不多得了。

第三,看安全评测,美国啥啥啥和欧洲啥啥啥,没记住具体名字,这个也是得新车上市后网上搜评测,知乎就很多介绍。国内安全评测基本是放屁。

第四,动力,油耗。现在的新车都是带T了,日系那几个都出了。中级及以下的车1.5以上没啥日常动力问题。常跑高速就找马力和扭矩大点的。中级车马力就把200当个标准就可以了,扭矩看情况,这个差别还略大。

油耗一定不要看工信部油耗,因为那是理想路况。看看网友反馈就好。

第五,变速箱。AT,小排量CVT都是成熟技术。

看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所谓最小离地间隙指的是当车辆停在水平面上时,底盘刚性部件与地面的距离,一般来讲,距离越远,最小离地间隙越大,汽车的通过性也会比较好。但是这一定律不适用于跑车,因为跑车为了跑的快的同时还能有较强的抓地力,一般会把底盘设的低一点,重心低才会稳,安全性也会比较高。

看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与最小离地间隙类似,这一项也是用来衡量汽车通过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雨季,汽车最大涉水深度的重要性会体现出来。

国产车的热销车大多是逆向研发,也就是模仿的合资优秀车型。但是既然能模仿成功,就肯定不是最先进技术了。这种国产热销车的优势在于不算太落伍的底盘技术,加上价格优势以及部分先进配置。我还是比较推荐预算有限的准车主去考察一下这部分市场的。

这部分国产车通常都直接购买的成熟技术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发动机通常是三菱,变速箱爱信或者日系某大厂,所以在这两个的可靠度方面是不太需要怀疑的。

看汽车的风阻系数。风阻系数一般在汽车出厂前的各种测验中得到比较精准的计算,风阻低的车辆稳定性会比较好,油耗也会比较少。汽车的风阻系数以0.3为基准上下浮动,一般在0.28-0.4之间。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做相应的比对。

毕竟国产热销车也没几个。

看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关乎到买车后的养车费用问题,人不都说嘛,买车便宜养车贵,而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油价贵。所以一辆车的燃油经济性非常重要,一辆车能否以最低的油价跑出最远的距离,这值得大家关注。首先要说的是,历史积淀的问题。自主真正研发汽车的时间还很短,也就10年而已。对于汽车外观设计,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研究、制造工艺等等方面都有差距。在某些设计上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所以在发展的初期才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模仿”(日本和韩国在初期也不例外),原创性的设计也因此饱受诟病。

其次,各个车企的造车目的等问题。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某些企业造车的目的不一,有些是单纯为了捞一桶金,注意力不在汽车研发上,使得赤裸裸抄袭的现象屡见报端。有的企业为了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一味揠苗助长,追求式的做大做强,即“唯规模论”,使得终端产品问题百出。只有很少几家企业在踏踏实实研发。

其三,国家政策导向问题。中国产业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十分十分巨大。前几年,在新能源路线不清晰的情况下,不很理性的支持企业进行研发,企业也不明就里的一味跟风,是的研发和资金浪费严重,上下欺瞒的现象严重。日常研发工作收到压制。其四,管理问题。自主品牌一线员工工作环境恶劣,不受重视,内部员工恶意诋毁企业和情绪工作的案例很多。自主企业高层忽略了提升产品品质的最直接力量――员工。以上四点是基本情况。不过依然关注和支持自主品牌,因为它们是是汽车工业真正的明天。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laizhourh.com/yjzx/14641.html
92汽油的价目表今日油价是多少钱_92汽油今日价格是多少一公
石家庄中石油今日油价_石家庄中国石化今日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