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飞天”,豆粕“猛抬头”,猪价“变脸”,粮价太揪心!咋了
2.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房价的发展
3.经济回升胜于2012这一轮经济的回升会不会也像2012年四季度那样,在短暂企稳回升
4.在当前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应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运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
5.2015年的财政支出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样的政策指向
“高企”一词源出于广东话,乃香港人创作,“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词。此词常用于金融、股票业、物价类。
例如: 油价高企、PPI高企、CPI高企、通胀高企、房价高企、粮食价格高企、股票高企等都是指价位处于高位,并且有可能继续上升。
我国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支持,允许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可在原有25%所得税基础上,享受3年内减按15%税率收取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扩展资料:
企”在广东话里是“站”的意思,“企稳”就是站稳,这应该是首先用于股评领域.香港的股市比大陆开得早,比大陆发展程度高,大陆股评学香港,所以就有了“企稳”这个词.进而,其他经济领域也借用了这个词,扩展了词义。
“企稳回升”,意思是经济运行停止下跌并有上涨趋势(但还未上涨),还有一个词叫做“企稳向好”,就是指经济运行停止下跌向好的方向发展。
百度百科-高企
油价“飞天”,豆粕“猛抬头”,猪价“变脸”,粮价太揪心!咋了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的实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连续2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2、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据测算,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为7.3个百分点。而出口在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则是负的3.6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3、进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稳
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已经低位企稳。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9.8%,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11月份,全国出口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
4、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5%,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达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延续;从消费增长率来看,200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将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将是温和上升趋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1—9月累计同比负20.4%,出口增长率负21.3%,但自8月份进出口已出现收窄趋势,2010年外贸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房价的发展
转眼进入4月初,清明期到来,国内农产品以及成品油市场又出现了新情况!成品油市场,油价“2连降”后,本轮计价周期,油价“飞天”,成品油预计大涨近400元/吨。而在豆粕市场,豆粕价格“猛抬头”,市场利好支撑凸显。在生猪市场,2连涨后,猪价陡然“变脸”,市场下行压力集中,猪价有冲高回落的趋势。而在粮食市场,粮价太揪心,小麦渐稳,但是,前景依然堪忧!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今天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2连涨后僵持,猪价“变脸”!
4月初,随着清明期临近,市场对于消费有一定预期,叠加,月初生猪供应缩量,屠宰场面临一定收猪的难度,但是,由于屠企节前有一定备货的表现,屠企开工率偏高运行,这也支撑了阶段性猪价偏强的走势!
但是,猪价上涨“流于形式”,市场难以持续走强,一方面,清明利好有限,下游市场难以大幅提振,市场悲观情绪渐显;另一方面,养殖端生猪出栏节奏加快,散户猪场认价出栏现象增多,尤其是,市场中大猪出栏陡增,大猪出栏冲击标猪市场,加剧了行情下行的压力!
因此,在多重因素下,4月5日,猪价“变脸”,生猪均价横盘14.59元/公斤,国内市场呈现窄幅涨跌互现的态势,猪价调整幅度偏弱,屠企报价普遍调整0.05~0.2元/公斤,高价地区,猪价徘徊在15~15.3元/公斤,而在低价地区,猪价徘徊在14~14.3元/公斤,产销市场猪价缺乏有效的价差,生猪外调难度较大!
由于本月生猪产能不断兑现,月度生猪出栏或将大幅提升,叠加,二次育肥大猪出栏或将增多,生猪供强需弱的压力不减,虽然,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是,受居民饮食习惯的变化,猪肉走货不畅,本月猪价仍将以偏弱为主,清明期后,市场不乏出现大幅回调的风险,但是,考虑到生猪均价低位运行,个人不认为,猪价会跌破14元/公斤!
二、油价“飞天”!
在成品油市场,受上轮油价大幅回落,年内汽柴油价格“由涨入跌”,其中,普通汽油价格回落180元/吨,柴油价格回落170元/吨,年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出“3跌2涨2搁浅”的态势!
但是,进入新一轮油价调整的周期,国内成品油市场迎来大幅变动,油价涨势“飞天”!据机构数据分析,目前,国内原油变化率达到了8.09%,普通汽柴油价格上涨幅度在330元/吨,折合汽柴油价格上调0.25~0.3元/升!
此轮计价周期内,油价“飞天”,分析认为:
其一、国内成品油调价按照国际原油市场变动,受国际油价近期暴涨,美国轻质原油涨破80美元,布伦特原油涨破85美元,其中,美国轻质原油期货相比上月65美元左右的低值,上涨了近15美元!这也造成国内原油变化率高位运行,在结束的第二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猛增至8.09%,支撑了油价的大涨!
其二、美国银行业的危机逐步减弱,而OPEC+组织近期发布大幅削减石油产能的消息,叠加,俄罗斯日均减产50万桶的规模,国际原油供应压力陡增,市场看涨的情绪高涨,这也造成原油市场大幅上涨!
三、豆粕猛抬头!
在豆粕市场,最近几日,豆粕价格呈现超跌大涨的态势,目前,国内主流油厂报价大幅上调,其中,天津贸易商报价涨至4100元/吨,涨幅100元/吨,广东油厂报价涨至3880元/吨,江苏油厂报价涨至3960元/吨,山东油厂报价涨至3960元/吨,其中,江苏油厂报价相比3月24日3670元/吨,累计涨幅高达290元/吨,天津贸易商报价涨幅高370元/吨!
此轮豆粕行情“猛抬头”,分析如下:
其一、外盘大豆支撑转强,价格大幅上涨,CBOT大豆主力05月合约近期从1405美分/蒲涨至1522美分/蒲,受此因素支撑,国内连粕行情走高,支撑了现货豆粕价格走强!
其二、巴西港口大豆价格上涨,带动国内进口大豆的成本逐步回升,支撑了现货豆粕市场看涨的情绪!
其三、油厂亏损压力陡增,挺价情绪转浓,叠加,近期饲料以及贸易商提货节奏加快,豆粕库存逐步减少,而近期进口大豆到港延期,油厂断豆停工现象较多,下游市场集中提货,支撑了价格的偏强!
不过,个人认为,受短期内多方利好支撑,豆粕价格大幅上涨,但是,随着市场逐步稳定后,后期豆粕价格受进口大豆规模不断增加,仍有进一步触底的压力!
四、粮价揪心,小麦回调幅度较差!
近期,国内小麦价格暴跌,让贸易商情何以堪!尤其是,此前,部分制粉企业小麦挂牌报价跌至1.38~1.4元/斤,而去年新麦上市的价格普遍在1.55~1.58元/斤,贸易商长期囤货面临深度亏损的表现,这也造成此前贸易商情绪崩塌,恐慌出粮现象较多!
目前,小麦价格企稳,但是,行情走势依然揪心,虽然,部分制粉企业报价有3~4分的涨幅,但是,普遍以补涨为主,国内主流制粉企业报价仍徘徊在1.4~1.46元/斤左右!
小麦市场利好方面!
其一、饲料企业有一定补货小麦的现象;
其二、地方性粮库小麦出售节奏放缓,多地粮库出现补库的现象!受此因素带动,小麦现货有企稳,局地回暖的表现!
但是,小麦市场利空因素依然较多!
一方面,近期,玉米行情再次下行,山东地区,主流深加工企业玉米报价陆续跌破1.4元/斤,东北市场,现货玉米报价逐步跌至1.26~1.33元/斤,小麦饲用仍有阻碍,饲料企业难以集中购小麦,尤其是,现货玉米供应宽松,玉米市场仍有下行的压力!
另一方面,政策性托市小麦投放市场,4月6日新一轮10+4万吨小麦仍将投放市场,叠加,国内面粉走货并未改善,制粉企业依然承压,而距离新麦上市仅有2个多月的时间,小麦供应宽松的压力不减!
经济回升胜于2012这一轮经济的回升会不会也像2012年四季度那样,在短暂企稳回升
内容摘要:今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但就业形势表现尚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别增长7.6%和8.1%左右,CPI分别上涨3.4%和3%左右。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一、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明显减速的下行走势,下半年随着各项预调微调政策逐步发挥作用,经济发展存在有利条件,但也有一定的问题。
(一)有利条件
1、稳增长系列举措夯实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
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院决定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启动一批带动力强、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增加此类投资不仅有利于短期增加产出,而且有利于夯实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央行在前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基准利率做出下调,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并放宽利率浮动范围、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此外,国家出台节能家电补贴,有助于刺激低迷的家电消费市场。
2、通胀压力减轻为信贷投放和价格改革提供了空间
目前我国物价涨幅逐月缩小,通胀压力明显减轻。较低的物价涨幅为银行放松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条件,而基准利率下调引导信贷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活跃经济。此外,在目前物价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付出的改革成本代价将会小一些。
3、新“非公36条”细则出台将推动民间资本的展
今年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列入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院要求各部门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必须制定出“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截至目前,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委已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各大部委所发布的实施细则很多都非常具体。随着各部委和主要行业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出台,我国民间资金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4、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过去1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热情,而东部产业转移也为中西部发展增添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投资、消费、工业甚至外贸出口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增长特征,在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区互补性和梯队性增长格局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市场,有助于延长经济周期和增强经济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当前,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减小,西班牙却因国内银行危机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请求,欧债危机呈现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的趋势,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同时深陷债务与景气“双重危机”境地。美国失业率出现反弹,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减速超过预期。因此,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依然严峻。
2、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初步测算,1-5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48、0.56和1.54个百分点。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减缓,说明结构调整没有朝预期方向发展,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期盼没有得以满足,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任重道远。
3、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但是,过去几次房地产调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 [1]的困局,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和土地成交价回升,似乎再次验证“塔西伦陷阱”效果,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4、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工业增速减慢,一方面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和风险大的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实现利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
二、上半年及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预测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态势难以根本改变,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7.2%左右,可能成为年内的低点。展望下半年,欧洲国家推出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有望遏制欧债危机的恶化势头,加之上年“前高后低”的基数因素,我国出口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回升;下半年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将逐步趋于结束,工业生产有望稳步回升;商品房销量回升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反弹;近期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会逐步见效;SIC中国经济先行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反弹,预示着经济可能在2季度见底,下半年逐步回升。但是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的压力并没有根本缓解,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幅度有限。根据模型测算,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全年GDP增长8.1%左右。
1、工业生产有望企稳回升
推动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工业企业融资成本和改善融资环境。二是随着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油价下调和部分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走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三是随着主要行业库存调整期的基本结束,有望扩大生产规模。四是随着投资项目进度加快,工业产品需求将有所扩大。
抑制工业增长的因素:一是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双重挤压,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呈现下滑走势。二是我国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中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以及外需不足等因素制约工业生产。三是工业企业面临全面产能过剩压力,正处于结构升级换代的阵痛期,工业生产难以快速反弹。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将延续低位调整势态,下半年工业增速有望稳步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6%和11.4%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推动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随着投资项目审批进度的加快,以及启动了部分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二是随着融资环境改善,部分高铁建设项目的重新启动,铁路运输投资增速降幅有望大大缩小。三是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商品房销量的好转,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有所放缓。四是新非公36条细则陆续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速仍将明显超过投资平均增速。
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当前正处于经济下行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新一轮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因此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二是中西部投资回落幅度较大,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减弱。近来年中西部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今年以来中西部投资增速回落,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今年1-5月份,东部投资增长19.3%,增速较1-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投资增长24.9%,回落1个百分点;西部投资增长24.1%,回落0.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价格回归尚未到位,调控政策不会完全放开,因此房地产投资的反弹高度将受到限制。
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和20.3%。
3、消费需求增势不容乐观
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达到9.8%和12.7%,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超过GDP,收入快速增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二是院决定安排节能家电财政补贴265亿元,据初步测算,265亿元补贴至少可以拉动2000-2500亿元的销售额,对扩大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不断释放。三是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增强,同时央行提高储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达到3.575%,居民储蓄负收益的局面得到改观,财产性收入增长得到保护,有利于增强消费意愿。
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居民对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劳动者所得的期盼难以实现,增加持久收入的预期不好,影响当期消费。二是目前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居民对就业和工资增加的前景不看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较低水平,消费趋于谨慎。三是由于我国进口关税较高,许多高档商品和奢侈品价格大大高于国外,价格倒挂导致部分高端消费外流,不利于国内消费增加。
总体来看,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低迷态势,下半年随着扩大消费和增加收入政策启动,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同时随着物价回落,消费实际增长也将有所提高。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分别为14.5%和14.8%左右,实际增长分别为11.1%和11.9%。
4、外贸出口保持小幅回升
推动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近期欧元区国家推出了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特别是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思路由“财政紧缩”转变为“紧缩+刺激增长”,欧债危机有望得到初步遏制,加之去年“前高后低”的基数因素,我国出口有望出现回升。二是近期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将会对出口起到一定支持作用。三是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中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体现,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将拉动全国外贸出口。
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贸易量增长将明显放缓,外部需求难以明显回升。二是作为欧美主要国家的大选年,不仅我国传统出口产品,而且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等新能源产品面临“双反”调查,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反映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目前该指数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外贸出口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但反弹幅度有限。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我国出口将分别增长9.3%和9.9%左右,进口将分别增长7.5%和10.4%左右,全年实现贸易顺差为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
5、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价格改革进程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目前,大部分城市天然气、水、电等能源价格调整已在进行中,调价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较长期的推动作用。三是欧美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仍有可能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措施,全球货币流动充裕,不排除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可能。
推动物价下降的因素:一是近期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挫,将明显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热钱流入减少甚至净流出,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减少,以及有效需求不足抑制整体流动性水平。三是目前我国蔬菜和猪肉价格降幅明显,夏粮有望再次增收,作为最重要的新涨价因素食品价格上涨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费价格基数因素大大缩小,下半年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轻,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可顺利实现。初步预计,上半年CPI上涨3.4%,PPI下降0.6%,预计全年CPI上涨3%左右,PPI下降0.6%左右。
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成员:王远鸿 牛 犁 李若愚 祁京梅 闫 敏
徐平生 刘玉红 徐 策 张前荣 高 立
主要执笔:牛 犁 祁京梅
附表:2012年上半年及全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表
指标
2012年1-5月
实际
2012年上半年
预测
2012年全年
预测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GDP
107995
8.1
226842
7.6
523532
8.1
一产
6922
3.8
17898
3.7
54219
4.4
二产
51451
9.1
111108
8.5
241330
9.1
三产
49622
7.5
836
7.3
227982
7.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0.7
-
10.6
-
11.4
轻工业
-
11.5
-
11.2
-
11.3
重工业
-
10.3
-
10.4
-
11.4
固定资产投资
108924
20.1
149538
20.0
363240
20.3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
-
17.4
-
17.5
-
17.8
房地产投资
22213
18.5
30731.1
17.1
72862
18.0
消费品零售总额
81637
14.5
98251.1
14.5
208012
14.8
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
-
10.9
-
11.1
-
11.9
出口(亿美元)
7744.0
8.7
9558.2
9.3
20868
9.9
进口(亿美元)
7364.9
6.7
8916.7
7.5
19247
10.4
外贸顺差(亿美元)
379.1
65.0
641.5
42.8
1621
4.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5
3.5
103.4
3.4
103.0
3.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9.7
-0.3
99.4
-0.6
99.4
-0.6
注:GDP、一产、二产、三产的绝对值为名义值,增速为实际增速,其1-5月数据为一季度数据。
在当前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应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运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
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录得6.7%的增速,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尽管下降了0.1个百分点,却显示出向好的迹象,已经有分析师开始上调对2016年全年增长的预期。
但是,前车之鉴不远,2012年四季度的那一次“复苏”在上游企业补库存的驱动下企稳了一个季度后很快继续向下。这让市场忧心,本轮同样始于企业补库存的“复苏”,在二季度就会步历史后尘,马上回到下行。
果真如此吗?若是比较这两轮经济的调整,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多的,历史很难重演。
投资回暖传导至上游工业
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令回暖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也进一步刺激了商品市场的反弹。回归基本面,这主要得益于投资回暖,并且已经向上游生产活动传导。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较上年末加快了0.7个百分点,延续了1-2月份的回升势头。三大投资中,除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在下滑外,房地产投资加速回升,一季度累计增速已升至6.2%,快于市场预期,基建投资也上升2个百分点至19.25%。
消费和出口虽然较上年四季度有所减速,但却好于1-2月份。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和实际增速较上月末上升0.3、0.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大幅上涨逾36个百分点至11.5%。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需求的好转已经表现在工业上。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物价形势也好于预期,工业价格环比出现上涨、消费物价环比下降。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PPI增速同比下降4.3%,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涨幅持平于上月。
一季度,GDP平减指数由负转正,名义GDP增速由此显著上升逾1个百分点。从2015年四季度的6.02%升至7.19%
从领先指标来看,这种回暖势头还会延续。“投资的领先指标如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总额增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交易等,均预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走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货币扩张继续加快,M2增速和调整后的社融存量增速均明显回升,预示经济周期向好的势头有望持续。”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累计增长39.5%,这一增速是近6年所没有过的,较上年同期加快了33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结束了两年的负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19.20%,较上年同期加快逾37个百分点。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1、2.8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速告别持续两年的负增长格局,同比大幅增长43%。
“4月以来的高频数据已经印证了经济回暖的持续性,”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钢价上涨,高炉开工率显著提升;水泥价格也持续提升,涨幅明显。物价方面,4月首周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均显著回落,温和通胀与需求回暖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似曾相识的2012年四季度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的回光返照较为相似,因此,有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会重蹈覆辙。
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因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强刺激政策回升至12.2%的高位,此后,在紧缩政策效应、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一路向下,至2012年二季度时跌破8%,宏观政策因此转向,2012年5月的院常务会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连续降息降准,楼市政策微调。
政策发力下,经济出现回升迹象,到2013年1月,楼市火爆,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上涨,投资和工业增速上升,M2加速、社会融资规模暴增,人民币也重回升值通道。但是,企稳回升势头并没有持续太久,春节过后在2013年2月份,经济再次滑落。
这一轮经济的回升会不会也像2012年四季度那样,在短暂企稳回升后继续向下?尽管两个时期在一些经济、货币指标的变化上较为相似,但面临的政策与经济金融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这一轮经济回升力度将超过2012年四季度那次。
政策方向相反
回溯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变动的特点,政策主导的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上行或下降明显受宏观调控的刺激或收缩的影响。
对比2013与2016年,整体宏观环境一紧一松。2013年是本届执政第一年,在GDP仍能实现7.7%增长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坚持不扩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工作重心主要是“促改革、调结构”。在实际执行中,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到年末,M2增速较上年小幅放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上年末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到2016年,年初设定的M2与社融增长目标均高于上年,一季度实际增速则还要高于目标。
地方面临的激励条件也有所变化。2013年,中央加强了对地方债务审计,开始规范地方融资,再加上反腐力度加大,地方开始减少与投资有关的经济行为。到2016年,地方债务置换力度不断加大,激励制度也体现出一些正面的信号,地方也有动力与空间与中央保持步调一致“稳增长”。
对于财政支出,2013年强调的是“盘活财政资金存量”,2016年则不仅扩大了财政赤字,还增加了地方债券的发行,并借助PPP、专项建设债券等准财政手段支持基建投资。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储备了充足的投资项目,2013年则在2009年强刺激后政策储备空间不足。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自2010年以来连年台阶式下滑,但进入2016年后猛增。
主导色彩最为浓厚的房地产市场,在2013年面临的调控政策与现在方向完全相反。在2013年全年,限购限贷的思路贯彻始终,2月份,“新国五条”出台,3月,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出售自有住房转让所得严格按20%征收个税;11月底,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相继推出新一轮调控政策,随后,二三线城市加入楼市调控大军。
2016年,绝大部分限购城市已经取消限购,商业与公积金的首付比例与利率都明显降低,尽管一线城市因为房价暴涨加强了调控,但“去库存”的大环境下,整体政策思路还是增加购房需求。
为企业减税降负的力度也相差甚远。2013年,“营改增”试点共计减税1402亿元,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营改增”减税规模可能在500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社保费率正在着手调降中,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预测,如果降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估计每年总计可降低企业成本1200亿元以上。
外需与金融环境迥异
2013年的全球经济环境显然要差于2016年。2013年,美国GDP同比增长1.5%,是本轮危机后经济复苏以来最弱的一年;欧元区经济二次探底,GDP同比下降0.3%;日本经济较上年放缓0.3个百分点。过去的两年,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下降、GDP增速上行,到2015年,欧元区增长1.6%、美国增长2.4%;日本经济虽有波折但2015年有所反弹,较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从各大机构预测结果看,这种上行态势预计还将保持。
自2012年开始下行的大宗商品价格或已见底。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基于标杆优质企业出现亏损,判断大宗商品的价格低点大概率已经度过,行业中最好的企业开始亏损很可能就是价格地板的信号。高盛分析认为,大宗商品供应过剩造成的价格下跌以及需求大幅萎缩,已于2015年告一段落,这是市场开始重新平衡的信号,市场上出现了新的趋势并可能进一步持续。
2013年,经济回升与补库存也有较大关系,工业企业存货或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6年,工业企业存货库存增速已经出现负增长,远远低于2013年,这可能意味着供给的恢复力度并不如上一轮那样强,因此补库存在经济恢复中能起到更持续的作用。
2016年,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较2013年也有相当程度的下降。2013年,名义和实际利率均比较高,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再加上对影子银行的规范,使得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严重;到2016年,IPO再次启动,企业债券发行放宽,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较当时有所降低,改善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和信贷需求,随着企业部门债务重组和负债的结构性替换,这一改善因素应当还将持续。
2015年的财政支出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样的政策指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1月份以来,从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目前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积极财政政策释放能量 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的显著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但不少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张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说,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这一增速虽然比前十个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将逐渐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面对国内外挑战,中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意味着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释放越来越多的能量。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具体则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国家近期宣布将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发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积极信号。财政部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农村、住房、汽车、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消费。 明年1月,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适时出台,表明了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调整结构的重大契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立足当前的拉动投资,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而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扩大内需既是中国经济面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其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重大转向。他预计,到2010年,随着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发展。 释放流动性、增信贷: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将中国经济比做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则在于促使“资金之水”流动起来。中央当前取的一系列金融措施,正是要将这“水”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堤坝”中释放出来。 从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月初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金融政策,通过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为经济航船提供广阔水域。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为解决流动性问题,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央行更是在3个月时间内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 王庆认为,当前中国释放流动性的效果正在显现。根据央行11月份金融数据,11月份出现同比大幅上涨。但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未能有效缓解,而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相关迹象表明,资金之水虽然流进了商业银行,但仍未能很好地进入到企业生产中去。 基于此种状况,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对货币政策、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改革风险等九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等两项内容位列众措施之首。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这三十条意见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其中提出的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M2最高增长目标,体现出当前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的特点。“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能够适时地扩大流动性、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对工业的增长,就业的保障和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针对银行惜贷现象,金融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张其佐说,这三十条意见还体现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另一特点,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正在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相配合协调。实现保增长的关键就是要保工业。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阶段,工业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至关重要,目前向企业倾斜的政策,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 “对银行来讲,保增长是一个大局,如果银行纯粹基于这种风险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从而使经济下滑的问题变得更严重,银行自身的存量也会很受影响,最后受危害也自然包括银行业。所以对银行来讲,也需要扩大信贷投放,在经济保增长的同时,才能保住自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股市、楼市、车市:扩张调控政策工具促市场稳定发展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老百姓关心的股市、楼市、车市三大市场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这三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会议强调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将住房和汽车消费列为明年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 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将出台信贷政策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并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三个市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效增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稳定预期。而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是为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预计,明年二季度,政策对实体经济提振效果会逐渐露出端倪,基本面预期的企稳会逐步取代纯粹的情绪刺激,成为股市新的且强有力的提振动力。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基调更是为其走出低迷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人士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输血”,维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防止房价“超调”,早日稳定购房人的预期。而除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未来可以预见的降息可能节约房地产企业资金成本,这将成为稳定房价及购房人预期的重要条件。 另外,降息将带来购房成本下降,引发交易量持续回暖。数据显示,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次日,上海的日均预售套数比11月上升了35%,比10月份则是上升了56%。北京虽然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季售房量会下降,但12月份日均销售仅比11月份下降25%,比10月份仍然上涨20%。 已经构成居民一大消费点的汽车市场也有望在新一轮调控中受益。虽然受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在居民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明年汽车业发展不容乐观。但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业的利好因素。
记得纳啊
1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减弱
央行最新报告也估计CPI同比涨幅有望从上半年的1.3%左右略微上升至下半年1.5%左右。这意味着央行初步判断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政策或进入观望期。我国央行今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从去年11月起三次降息,以试图缓解经济放缓。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持续低位徘徊后,今年四季度CPI可能重上2%上方,或将导致政策继续宽松空间大为减弱。届时叠加杠杆资金边际推力的逐步衰减,A股市场或迎来一定幅度的回调。
博时基金:市场开始预期流动性可能会出现拐点,包括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可能低于预期,新增投资者入市规模的高点或已经过去。
中金公司: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未来2~3个月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预计下半年整体通胀将温和反弹,主要将受PPI趋稳、房地产价格回暖以及低基数效应的带动。维持今年年内降准200个基点的预测,但利率或不再下调。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增长初步显露企稳迹象。预计2015年余下时间央行降息步伐将会暂停,但预计2015年底前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决策部门或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具体通过向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鼓励政策性银行发放、指导长期利率逐步回调以及充分落实2015年财政预算等方式进行。基准利率下调窗口行将关闭的原因是:市场对通缩的担忧被夸大,预测7月CPI通胀或将开始上扬,2015年底前同比增长或达2%以上;预计年底前PPI通缩同比或将由5月的-4.6%缓和至-2.0%。
2
财政政策:将成主角
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形势5月份发生逆转——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55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5%;5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6%,大大低于4月份时的水平——中国4月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回升至8.2%,财政支出同比大增33%,为近三年最高。
财政支出能否如市场期望般再度发力有待证明。
招商证券:国办发“40号文”要求银行保障地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后续,最近发改委的“1327号文”和补充文件允许企业债借新还旧,这些都显示,政策方向明确指向解决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确保中长期投放,延续“宽信用”和“稳增长”政策思路。
海通证券:近期稳增长政策频出,财政政策渐成主角,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需要解绑信贷政策配合,财政信贷齐发力,助于经济未来逐渐企稳回升。
申万宏源:若希望促进资金向实体企业流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日益紧迫,取消存贷比考核可能只是银行松绑的开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更多政策可以期待。
中金公司: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财政支出将变得更加积极和有效。营改增改革将加速。另外,估计今年到期的约2.9万亿元地方债务大部分将置换为地方债券。 (陈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