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k线实时走势图_国际油价股吧最新消息

1.石油期货实时行情价

2.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3.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4.什么是国际债券,国际债券有哪些?

国际油价k线实时走势图_国际油价股吧最新消息

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分析

2006~2007年,是中国PVC行业投资高度增长的两年,外行业投资者纷纷涌入PVC行业,使得PVC产能得到迅速增长。究其原因,该行业能够如此吸引投资高度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以石油天然气为路线的PVC法价格的攀升,而国内电石法路线价格相比较低,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利润高于行业平均;二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极速发展,对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VC需求增长较快,造成下游市场需求增加;三是国内市场上五大通用树脂市场需求持续激增,但石油天然气路线的价格较高,作为替代品的PVC成为理想选择;四是一些煤化工企业看到下游市场较高的投资回报前景,延长产品产业链,经获取更好的投资效益。

1990年~2003年PVC年平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8.7%,1998年~2003年PVC年均产能增长率高达20.4%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石油期货实时行情价

金融危机主要是对我国未来的影响。华尔街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我倒觉的美国人是居心叵测。这次金融危机时全方位的。波及全世界。特别是对我国未来的影响很大。本来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是中国的机会。中国拥有实体经济,美国拥有虚拟经济,一旦冲突,“虚拟经济”倒霉。可是现在美国却控制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先是把中国钉死在产业链低端,耗光中国,甚至整个世界20年在享用着中国。然后再把中国换取的美元回流美国,把虚拟经济的灾难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还用资本和品牌把中国的低端产业控制在自己手中,让中国最终两手空空,高端低端产业全部控制在对方手中。世界形成两个极端国家:创造财富的贫穷国家和创造品牌的富裕国家。前者耗光环境崩溃,后者山清水秀不付任何代价。结果是实体经济的生态灾难和虚拟经济的泡沫灾难,全部砸在中国人头上。这就是所谓世界规则和市场规则。 这场信用危机,主要影响美国和中国。但是在美国和中国的影响很不一样。美国透支未来收入,中国透支未来。结果就是美国虚拟经济破产,中国实体经济破产。美国是为本国人民高消费透支了未来,中国则是在压缩本国人民消费的基础上为美国透支了自己的。美国透支了别国人民未来的收入,中国则是被别国透支了自己的,还透支了中国人的,中国人的健康,中国人的环境,所有这些透支最终都要由中国人自己偿还,如果现在把透支换取的一点财富再拿去美国救市,中国最后依靠什么偿还? 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第四季度出口下降17。8。进口下降2。2%。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破产。外资企业也纷纷撤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困难。据我所知。广东就倒闭了7千多家企业。光湖北就回乡30多万农民工。 明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经济下滑是必然趋势。我国已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增长率保八。这将是以个非常困难的艰巨任务

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石油期货实时行情价可以前往石油期货股吧查看,石油期货股吧是股民朋友讨论交流股票行情状况的平台。石油期货就是由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品质的石油的标准化合约,是期货交易中的一个交易品种。或可简单理解为以远期石油价格为标的物品的期货。原油期货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业(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燃料油、汽油、轻柴油等。

1、在20世纪的前70年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通过“租让协议”控制中东地区绝大部分石油,进而控制石油价格。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成立,标志着当时西方世界石油价格的控制权开始逐渐向OPEC转移。20世纪70年代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先后爆发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开始随着OPEC对石油供应的控制而大幅上涨。20世纪80年代,非OPEC石油生产国的石油产量逐渐超过了OPEC产量,全球石油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随之油价暴跌。世界石油市场进入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多元定价阶段。

2、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加剧,市场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反向石油危机”标志着OPEC单方面决定石油价格的格局逐步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迅速。

3、目前国际上有十余家推出了原油期货。芝加哥商品集团旗下纽约商业(NYMEX)和洲际(ICE)为影响力最大的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其对应的WTI、布伦特两种原油期货也分别扮演着美国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另外,迪拜商品(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期货也是重要的原油期货基准合约。

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他们是非常非常非常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的操控手段之复杂是你无法想象的,动用资金能力之强大更是你不可想象的。更可怕的是,他们与关系之暧昧,也是你不可想象的。”通过3个“非常”和3个“不可想象”,郎咸平(博客)进一步将“他们”的特征具化为,他们要么“是犹太人,或者是通通的白种人(英文叫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通常在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系学习,非常讲究门第出身,就像我们魏晋南北朝一样讲究门派。”郎口中的“他们”,正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际金融炒家”。“国际金融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误判能源价格的上升源于需求上升,以为是常态。为了确保原料来源,避免进一步损失,从而被国际金融炒家误导进行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式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家伙就被算计了几千亿美元。”郎咸平说。 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了说明国际金融炒家有多“大鳄”,郎咸平用了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举例。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强国是日本。1982、1983和年,日本贸易盈余已经迅速从69亿美元剧增至205.3亿美元,之后又飙升至336.1亿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当时,通过出口汽车、家电到美国,日本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贸易赤字;更让美国人感受到巨大经济压力的是,日本三菱公司还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如同国会山、自由女神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洛克菲勒中心也代表着美国精神。在这个时候,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超限战”(超越传统限度的战争,本报注)发生了,即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合谋攻击日本。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由于上述4国均对日本存有贸易逆差,因此,在会后签署的联合声明——“广场协议”中约定,五国将联手实现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有序升至,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按照当时的普遍认识,广场协议主要是为了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上升。而后来之所以将该协议称作阴谋,主要原因在于,只要日本一旦签字确认了协议条款,那无疑给国际金融炒家一个明确的信号——日元要大幅升值了。于是,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炒日元,而日元则越炒越升值。 果不其然,在广场协议发布几小时后,美元开始了对日元的疯狂贬值,进而持续两年未见止跌迹象,高峰时期,美元兑日元一度贬值50%。更重要的是,美国财政部还对日本央行施压,要求其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由此带来的后果非常可怕。由于利率降低、信贷放宽,日本信贷泛滥,日本各大商社都在借钱做大做强;日本老百姓则借钱炒楼炒股、买产品。于是,当这些钱流入什么市场就造成该市场的泡沫:炒楼,楼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买产品,通货膨胀。 在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的合谋下,日本汇率上升、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十分相似于我国2007年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后来,当国际金融炒家将热钱撤离日本,负债率甚至高达四五百倍的日本企业财务风险泡沫随之破裂,日本经济的“虚繁荣”在随后的20年内都未能完全走出萧条。 与此相似,19年之前,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再次重蹈覆辙。从索罗斯19年狙击泰铢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中国香港为例,股指从危机前的18000点暴跌至6000点,房价平均下跌了6成。一直到2004年后,通过中央的自由行政策,香港才慢慢恢复过来。不止于此,2008年4月,外资非常有秩序、有规律地撤出越南,同样引起了越南经济泡沫的破灭。 做局关键:操控定价权统览中国企业的亏损案例,不难发现,这些合同几乎无一例外是在油价147美元/桶前签订的。难道中国的企业在做套期保值时都不知道风险而如此“大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郎咸平的研究,上述亏损多数情况发生在如下情形。当油价从70美元/桶开始上涨时,一些国际金融资本,譬如雷曼兄弟、高盛等国际金融“马前卒”,开始找到这些公司游说,你是否要买矿产,要不要签订远期石油合同,因为油价很快就会上涨到90美元/桶,所以要赶快。当时,这些中国公司肯定都是不信的。但没过几个月,油价果真90美元/桶了。于是没有签订合同的中国公司开始心痒,虽然还是不敢签。于是马前卒们再次前来,赶快签吧,接下来会到100美元/桶。中国公司还是不敢签。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再次把油价拉至100美元/桶。如此反复数次,未签的中国公司无不懊悔,毕竟,要签了的话,自己现在已经赚个盆满钵满了。而及至油价达到130美元/桶时,中国公司纷纷开始出手签约。郎咸平发现,就在此时,国际金融资本的“马前卒”罗杰斯等人开始站出来喊油价会达到200美元/桶。中计签约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然而,当油价高至147美元/桶时,美国宣布要举行国会听证会,调查为何油价如此飙升;并将一些所谓美籍国际金融炒家喊过来进行一些所谓“处罚”。郎咸平将此称为“二人转”,也即美国和国际金融炒家唱的“双簧”,毕竟,没有见哪个国际金融炒家被判刑。于是,国际油价开始暴跌。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完全做多,对于可能的下跌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据郎咸平的研究,深圳南方电力公司(下称“深南电”)曾在油价80~90美元/桶时与高盛对赌,如果油价低于62美元/桶,高盛赢;否则深南电赢。结果,就在如此局中,国际油价一度跌至35美元/桶。“30多美元一桶的油价是什么概念?30多美元一桶是1980年的价格。从1980年到2009年,这30年期间,难道没有通货膨胀吗?”但事实摆在面前,郎咸平据此指出,“国际金融炒家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以后可以不要用供需关系原理来判断国际大宗货物的价格,因为这些价格往往都为国际金融炒家所操纵。事实上,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操纵定价权大赚其利的例子数不胜数。以成为 建设银行(行情 股吧)最大外资股东的美国银行来说,通过压低价格获得股权、并在建设银行上市后获利,美国银行一举获利1300亿元。“每一位读者都亏了100元,乘以13亿人口,刚好等于1300亿元人民币。”

什么是国际债券,国际债券有哪些?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是否违反《价格法》?如何处罚?某网站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嘉宾:

赵鹤冲 北京市价格协会秘书长

邱宝昌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

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

网: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为什么发改委如此着急?检查后如何打击?

赵鹤冲:这检查是很正常的,检查它也不是说每项在什么的话,我们都要进行检查,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说因为什么了,我们就要查。

邱宝昌:当时我为什么要给发改委致函,认为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呢?我认为是这样,原来看到牛奶搞南京宣言声明也没有声音,马上快餐店也要搞,这种做法纷纷效仿,有的是协会,有的是几家企业联合在一起讨论协商,这样我认为是涉嫌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应该出面制止,应该要认定它,应该有一个声音。所以这一次致函以后,我看的声音是很强有力的。

如果不发这个通知没有声音的话,这以后是连锁反应,后果堪优。今天这个协会,明天那个协会,今天这两个企业,明天那两个企业,那我们这个市场的价格秩序就非常的混乱,到一定时候调控就很难了。所以有这种苗头,应该把这种乱的苗头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判定需要时间

网:既然涉嫌违法为什么不立即查处呢?

赵鹤冲:价格法的制定都是在国家发改委,认定是否违法有个调查取证的时间。

邱宝昌:它也有一个过程,它是不是违法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只能说是涉嫌,经过有关部门查处认定以后还能说合法还是违法,我们是建议来查处和认定。

网:如果是企业的单独提价,就不存在法律风险。那么如果企业分开涨价呢?

邱宝昌:只要有协商,分开不是同时,只要有协商,市场价格暗地里不是公开的,有可能是这样,不要能够查到,只要通过协商来定价。

只要你通过开会协商或者互相讨论怎么定价,这样的话即使不公开这样查处,也都是违法的,不允许的吗,但是难度大。

网:取证难度挺大的,比如它们形成一个攻守同盟那就不好了。

邱宝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你明目张胆都不查的话,那不更难查吧,只要有声音不允许这样,法律上是有刚性的,是有强制力的,你只要违法了就要处罚你。现在如果涉嫌违法都没有声音,人家不都效仿吗?如果私下里没有查到也没办法,如果查到了确实是通过私下协商定价的话肯定受处罚的。

协商定价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

网:近期垄断行业,比如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也纷纷要求涨价,如何看待?

赵鹤冲:这些商品的价格,管理权限都是在中央,也就是在国家发改委,地方是没有权力的,所以这一块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是调还是不调,还是应该怎么着,怎么考虑,都应该国家发改委它那儿做解释。

邱宝昌:我讲一个观点,为什么我关注方便面价格,它是食品价格,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价格一涨价,与老百姓基本消费生活有关的价格涨价容易起连锁反应,有的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所以民生的问题必须得到关注。

另外,企业本身涨价无可厚非,原材料涨价了,人力成本涨价了,企业自主定价为什么不能涨价,可以涨价,涨价的理由根据什么,根据成本和供求关系。但是现在通过协商定价就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了,可以操纵价格了,你有市场垄断地位,乱用市场垄断地位、优势地位就不行了,它一串通有联盟,消费者权益就受到损害了。

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了,价格和价值不相符,不是市场定价的机制,而是通过同盟谋取高额的利润的定价,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声音还是非常强的声音,我认为规范这个市场是有好处的。所以第一我是非常欢迎的,也非常认可的。

如何处罚?

和讯网:目前,国家法律对此类价格联盟的处罚力度非常小。之前对很多价格联盟的处理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法律虽然写着反对价格垄断,但在操作中,还没有见到任何一起价格垄断被制裁过。对价格垄断的制裁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实施?应该如何监督?

邱宝昌:相关处罚有,根据《价格法》40条有规定,第一没收违法所得,停止这种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执照。 至于在实际中如何执行这属于部门的职责了。 叶檀: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仍在泛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原油价格站稳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国到现在都处于负利率状态,宽松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两大结果:通胀预期挥之不去,所有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货市场绝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单,说明目前的石油价格上升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物,而不是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向媒体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笔者恰巧在上周与某家中型日化产品的董事长见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50%以上,大宗的洗发水等产品如果不涨价,就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主要是因为去年囤积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可见,这一轮涨价是大企业涨价在先,随后中小型日化企业必然跟涨。

上一轮日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通胀全面恶化之时,而现在,我们显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胀的阴影。

下游的日化企业日子难过,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业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根据2010年年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总利润达到26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净利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石化巨头们仍然以原油价格上涨、炼油亏损为由,继续游说成本油价格上升。上月,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据某银行[12.84 -0.62% ](601166,股吧)测算,此次油价上调效应在工业生产中完全传导、释放后,将带动PPI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带动CPI环比上升约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成品油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在大涨特涨,如丙烯、环氧丙等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一轮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推导的通胀已经传导到下游产业链,包括粮食、日化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时,最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包括美联储、中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这些央行不负责任地大规模货币发放行为导致全球流动性失控,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次,应该受到谴责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头,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经济稳定,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企业往往在通胀预期恶化的时候火上浇油。

不指责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指责石化巨头们火上浇油,一味指责下游的日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无疑是杮子单捡软的捏。因为他们不敢指责央行,不敢指责大型央企,却对下游企业的价格说三道四,难道是想让下游企业扛住所有的通胀成本?如此欺软怕硬的结果是让全部的下游企业破产。

当然,我们不怀疑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

发改委在对窜通上涨农产品价格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去年7月,发改委通报了山东省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被处以10万元罚款;河南省中牟县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被处以8万元罚款;广东省广州市大鹏物流2号仓西一库某经销商哄抬绿豆价格,被处以2万元罚款。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让价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绿豆仍存在小幅上涨,说明除了窜通涨价之外,还存在货币与成本因素。

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

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

国际债券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别,现择其中主要类别介绍如下。

(1)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A.外国债券是指借款人在其本国以外的某一个国家发行的、以发行地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外国债券是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已存在几个世纪,它的发行必须经发行地所在国的批准,并受该国金融法令的管辖。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美元)称为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日元)称为武士债券。

B.欧洲债券。欧洲债券是借款人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或在该国的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欧洲债券是欧洲货币市场三种主要业务之一,因此它的发行无需任何国家金融法令的管辖。

(2)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A.公募债券,是向社会广大公众发行的债券,可在证券上市公开买卖。公募债券的发行必须经过国际上公认的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借款人须将自己的各项情况公之于众。

B.私募债券,是私下向限定数量的投资人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发行金额较小,期限较短,不能上市公开买卖,且债券息票率偏高;但发行价格偏低,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私募债券机动灵活,一般无需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也不要求发行人将自己的情况公之于众,发行手续较简便。

(3)一般债券、可兑股债券和附认股权债券。

A.一般债券,是按债券的一般还本付息方式所发行的债券,包括通常所指的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它是相对于可兑股债券、附认股权债券等债券新品种而言的,后两种债券合称“与股权相联系的债券”。

B.可兑股债券,是指可以转换为企业股票的债券。这种债券在发行时,就给投资人一种权利,即投资人经过一定时期后,有权按债券票面额将企业债券转换成该企业的股票,成为企业股东,享受股票分红待遇。发行这种债券大多是大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可兑股企业债券发展得很快。

C.附认股权债券,是指能获得购买借款企业股票权利的企业债券。投资人一旦购买了这种债券,在该企业增资时,即有购买其股票的优先权,还可获得按股票最初发行价格购买的优惠。发行这种债券的也多为大企业。

(4)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无息债券。

A.固定利率债券,是在债券发行时就将债券的息票率固定下来的债券。

B.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债券息票率根据国际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动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利率基准和浮动期限一般也参照伦敦同业拆放利率。浮动利率债券是80 年代以来国际债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金融工具。发行这种债券有一定的利率风险,但倘若国际利率走势明显低浮,或借款人今后的资金运用也取同样期限的浮动利率,利率风险则可以抵免。

C.无息债券,是指没有息票的债券。这种债券发行时是按低于票面额的价格出售,到期按票面额收回,发行价格与票面额的差价,就是投资人所得的利益。发行这种债券对借款人来说,可以节省息票印刷费用,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对投资人来说,可以获得比有息票债券更多的利益。

(5)双重货币债券和欧洲货币单位债券。

A.双重货币债券,是指涉及两种货币的债券。这种债券在发行、付息时用一种货币,但还本时付另一种货币,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在发行债券时就确定了的。发行这种债券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防止和避免创汇货币与借款货币不一致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B.欧洲货币单位债券,是以欧洲货币单位为面值的债券,价值较稳定,近年来这种债券在欧洲债券市场上的比重逐年增大。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laizhourh.com/yjqs/276.html
江西今日油价92汽油降价_江西今日油价95号油价最新价格走势
下次油价调整时间汽油今日价格_下一次汽油价格调整